• 小儿推拿网(小儿按摩网)
  • 育儿教育与服务,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您的位置:首页 >> 儿童健康新概念--就医与儿童健康 >> 看病“流行”输液 打针淡出多因经济原因

看病“流行”输液 打针淡出多因经济原因


《西安晚报》     2010年1月26日

 

小儿推拿网LOGO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www.chinanews.com.cn/jk/jk-ysbb/news/2010/01-26/2091239.shtml

受访专家: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呼吸科副教授 侯敏全;陕西省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林斌

从口服药到打针到输液,其对身体的危害是递增的。过去感冒发烧,打几次青霉素“屁股针”就好,而现在,不管是小诊所还是大医院,“屁股针”即肌肉注射几乎已完全被静脉点滴的“吊针”取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肌肉注射“失宠”的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看病“流行”打吊针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杨家村的一间小诊所,一推开门,里面就坐着近10人正在输液,据了解,这些人中大多是感冒发烧。诊所医生告诉记者,“这两天天冷、风大,来看病的人很多都是感冒发烧的。只是一般感冒的开点药就回去了,严重的就打上几瓶吊针。今天一早上就有12个人来输液。”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一生病就选择输液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前来看病的患者。“感冒弄得我一天到晚头晕脑涨的,前两天打了三针肌肉针,症状还是没缓解,今天来干脆吊上几瓶,好得快,要不然这样下去班都上不好!” 正在输液的王先生说。身边的小薛同学也是考虑到感冒长期不好会影响学习,就直接让医生给挂吊瓶。

“每次打完肌肉针,揉半天屁股才能消疼,有时甚至要疼好几天!”正在打“吊针”的孙奶奶对打“屁股针”记忆犹新。而提起 “屁股针”,王阿姨更是感慨颇多,“以前感冒发烧都打 ‘屁股针’,护士拿着注射器,先用酒精棉球给皮肤消个毒,然后再注射。看着那又长又尖的针头就害怕。现在打吊针虽然贵点,但见效快又不疼,人不受罪呀!”

随后,记者走访了城区多家医院,发现医院注射室里也大多都是静脉注射 “打吊针”的患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记者观察的一个多小时里,只看到有极个别患者进行肌肉注射。在一些村镇卫生所,凡是患感冒的病人,往往都要“挂水”——静点抗生素,人们往往在感冒之后,特别是过节期间,都不吝惜钱财,都希望早点好。

淡出多因经济原因

以前一般采取肌注,万不得已才打吊针,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有人肌注了?对此,交大一附院呼吸科副教授侯敏全认为,除了患者要求外,肌肉注射不方便,而且比较疼,也是导致人们越来越少选择它的重要原因。“现代人多注重疗效,肌肉注射剂量少,而随着人体耐药力升高,打肌肉针量达不到,人体还要吸收,作用慢。而静脉注射一次可以注射数千毫升进入血管,吸收快。”

谈起肌注被静注逐渐取代的原因,一位有着十几年看病经验的医生尹晓丽告诉记者,注射方式要根据病情选择。其实,多数人感冒没必要打针,轻度的感冒,只是头疼、流清鼻涕的话吃药、打肌肉针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炎症比较重,有呼吸道感染等合并症较多的话,就要打吊针,因为肌肉针的注射量很小,一次最多注射6毫升的量,而打吊针的话可以根据病情加药量,见效快。另外,肌内注射给人体带来的疼痛感往往比静脉注射更强,若长期使用,还易引起皮下硬结以及淤血症状,有的针剂甚至会引起肌肉萎缩。

在一民营医院任职的护士小卢向记者透露,因为过去抗生素种类少,口服药也少,人们打针主要是打青霉素。而现在出现了很多新型抗生素,通过口服完全可以吸收,一般来说很少再需要打肌肉针了,一般肌肉注射多用于高烧病人退烧。而现在很多人不管是否合并细菌感染,一到医院就打吊针输抗生素,那多数是输液的滥用了。静脉注射的药剂大部分是抗生素,现在,不少人凡是感冒都要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乱用,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肌体产生赖药性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静脉注射“兴”起与抗生素的夸大宣传、“从众”心理和医院收益也有一定关系。门诊注射室里输液病人近一半是主动向医生提出的。作为患者,都希望病能快点好,因此点名打吊针。打一天吊针的费用平均是打屁股针价格的数倍,因此不少医院从经济目的考虑,也乐意给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久而久之,大家的习惯慢慢被改变。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本人,已经习惯患病静脉注射。

安全用药才是关键

静脉注射不仅给患者带来“方便”,也给医院带来更多利润。那么肌肉注射现在使用情况如何呢?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发现相比以前,肌肉注射用于消炎的相对少了,但仍设有肌肉注射给药方式,一般多用于注射退烧药、维生素、镇痛剂或产妇调节给药等特殊药品方面。

“肌肉注射日渐冷落,但静脉注射盛行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用药问题。”省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林斌称,静脉注射也有弊端,常输液还可能会导致一些其他危险的发生,如反应迟缓等。有些药物虽然经过临床验证,但有些特殊体质的人还是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的。另外,有些病人可能在皮试时,前两次输液时都没有任何不适,到第三次就可能会出现出虚汗、发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另外,有医生担忧,有些静脉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有害成分超标的现象,这样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危害。由于静脉注射液直接进入血液,因此其导致的负面结果往往很难挽回,而打屁股针时血管壁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可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不会出现这些情况。“吊针”虽然纯度很高,但仍不可避免存在不溶性微粒,微粒通过“吊针”进入人体,轻者可能会造成血管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重者可造成血管局部堵塞供血不足,并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

很多人认为打针比吃药疗效好是误区。林斌解释,“注射剂虽然起效快,但最终效果与口服药一样,只不过口服药要有一个吸收的过程”。不管采取哪种给药方式,安全用药才是关键。建议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即使必须注射的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

收藏此页
◇ 相关文章 ◇
《今日观察》
《健康时报》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
《半岛都市报》
温州网
《温州商报》
《金陵晚报》
《广州日报》
《济南时报》
《京华时报》
《温州晚报》
《厦门日报》
《大河健康报》
《大河报》(河南)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