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推拿网(小儿按摩网)
  • 育儿教育与服务,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您的位置:首页 >> 儿童健康新概念--用药与儿童健康 >> 满眼皆吊瓶 不见“屁股针”

满眼皆吊瓶 不见“屁股针”


《金陵晚报》     2010年6月11日

 

小儿推拿网LOGO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jlwb.njnews.cn/html/2010-06/11/content_540295.htm

受访专家: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门诊部主任 施琦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都有关于“屁股针”的那一段。过去感冒发烧,医生会为患者开几针“屁股针”,也就是肌肉注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肌肉注射几乎已经被静脉点滴的“吊针瓶”所取代。但很多医生自己和家人都不轻易输液,来南京做讲座的复旦大学教授也向台下的医护人员疾呼:“求求你们不要随便给病人输液了,给他们吃药吧!”

“屁股针”为何离人们越来越远?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走访。

现状:“屁股针”不见了

刘女士的儿子今年五岁,孩子身体不错,但偶尔也会感冒发烧,“生病了,去医院,严重一点的话,医生基本上都是建议输液,从来没打过一次屁股针”。刘女士并不认为,输液有什么不好,“但是太耗时间,一输就是两三袋或者两三瓶,基本上都要两三个小时,有时候要上班真耗不起”。

刘女士记得自己小时候,每每生病,到医院找医生看,都是打屁股针,“打针前因为恐惧,我经常会想办法躲,医生就会说,‘躲、躲,能躲到哪里呀’”,刘女士说,打屁股针虽然疼,但利索多了,怎么现在就没了呢?

上周五,记者走访南京几家医院后发现,各家医院的输液室都相当大,在鼓楼医院,记者发现,这里光输液的座位就有100多个,而记者探访时,虽然接近中午时分,但100多个位置基本上都坐满了,鲜有空出来的。前天上午10:00左右,记者来到江苏省中医院输液室,情况也类似,该院输液室有座位120多个,记者探访时虽然是早上,但也差不多坐满了,相比较而言,处于一个小角落的注射室则显得冷清许多,记者观察了十分钟,也只看到一个受外伤的孩子进去。

当天,记者在输液室随机采访了几位前来看病的患者。“感冒弄得我一天到晚头昏脑涨的,前两天吃药也没见缓解,今天干脆来吊个瓶子,好得快,要不然班都上不好!”正在输液的王先生说。

“为什么不选择肌肉注射?”面对这一问题,王先生皱起了眉头——“小时候每次打完针,揉半天屁股才能消疼,有时甚至要疼好几天!”说着,他转过头来来回回看了一圈,“现在谁还打针呀?”

原因:追求疗效、功利目的

虽然谁也记不清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了“打吊针”,但在多数人看来“大家都在这样打,已经成习惯了。”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南医大二附院门诊部主任施琦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肌肉注射确实很少了,也就是做做皮试,或者注射镇静剂以及打破伤风、胸腺肽等方面”,至于原因,施琦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对给药方式存在认识误区,“都追求一个速度和疗效,生了病,就想快点好起来,肌肉注射剂量少,一次最多两三毫升,而随着人体耐药力升高,打肌肉针量达不到,人体还要吸收,作用慢。而静脉注射一次可以注射数千毫升进入血管,吸收快。”

他认为,这其中患者和医生都有责任,“有50%甚至以上的病人自己要求挂水,因为挂水来得快,医生不给挂,有的患者不高兴还会投诉”,与此同时,施琦说,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医生的责任。

而鼓楼医院的护士曹红梅说,肌肉注射不方便,而且比较疼,也是导致人们越来越少地选择它的重要原因。“长期使用还易引起皮下硬结以及淤血症状,有的针剂甚至会引起肌肉萎缩以及坐骨神经损害。”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肌肉注射的隐退和静脉注射“兴”起,与抗生素的夸大宣传、“从众”心理和医院收益也有一定关系。“静脉注射的药剂大部分是抗生素。有些广告片面夸大其治疗作用,把抗生素吹得包治百病,也给患者造成错误认识。”有些医生看见静脉注射来钱,也改变给药方式。久而久之,大家的习惯慢慢被改变。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本人,已经习惯患病就静脉注射。“生病挂水已经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鼓楼医院急诊中心的鲁德生副主任说。

探访:医生自己不轻易输液

静脉注射真的就那么好吗?昨日,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并非如此。

施琦说,这并不符合科学给药的原理,“正确的用药原则应该是能不用药的尽量不用药,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的尽量不静脉注射”。

因为静脉注射尽管见效快,但也有诸多弊端,“生病是个过程,是让机体免疫力不断经受锻炼的一个过程,通过静脉注射把细菌直接杀死了,身体就失去了这个锻炼的过程”,另一方面,有些静脉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有害成分超标的现象,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危害。专家解释说,由于静脉注射液直接进入血液,因此其导致的负面结果往往很难挽回,而打“屁股针”时血管壁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可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不会出现这些情况。“吊针”虽然纯度很高,但仍不可避免存在不溶性微粒,微粒通过“吊针”进入人体,轻者可能会造成血管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重者可造成血管局部堵塞供血不足,并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

记者了解到,许多医生轻易都不输液,鼓楼医院急诊中心一位护士表示,自己女儿感冒发烧,她都是给她吃药,“你要有个承受能力,六七天不让孩子挂水,作为普通家长能承受吗?但是我能”。

就在前些天,复旦大学一位教授到南京某三甲医院给该院的中层干部做讲座,在讲座的过程中,这位教授面对台下的医护人员们说,“求求你们不要随便给病人输液了,给他们吃药吧!”

收藏此页
◇ 相关文章 ◇
《今日观察》
《健康时报》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
《半岛都市报》
《西安晚报》
温州网
《温州商报》
《广州日报》
《济南时报》
《京华时报》
《温州晚报》
《厦门日报》
《大河健康报》
《大河报》(河南)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