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见“屁股针” 满眼皆吊瓶
《广州日报》
2010年6月3日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0-06/03/content_984803.htm
受访专家:广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 严建江;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王正唯
医生表示,静脉注射遍地开花与其起效快大有关系,但也不排除肌肉注射因药物利润空间少而被淘汰。
身体有了小病小痛,单靠吃药好不了,往屁股上扎上一针——这种肌肉注射的“屁股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小医院很是普遍,如今却被吊瓶所取代。甚至有家长提出给孩子打屁股针,却被告知“我们这里没有屁股针,只有静脉输液”。曾经很盛行的屁股针为何“退隐”?静脉输液为何会大行其道?
急诊扫描:患者多吊瓶 极少打“屁股针”
昨日,记者来到市儿童医院,因这段时间天气变化大,因感冒、发烧、腹泻到医院看急诊的患儿很多。在医院门诊大厅,有不少拖着吊瓶的父母和孩子。家住白云区的家长李先生说孩子发烧,来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要打针,直接就开了静脉注射药。医院还为需要注射的患者开了专用的病室。
现在医院急诊是不是都不打屁股针,都改为吊瓶了?广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严建江说,屁股针也不是完全不打,只不过比例比较小。
有些患者主动提出要打屁股针,却也不容易实现。家住海珠区的张女士前几天带发高烧的女儿到附近的社区医院看病,医生说想要好得快最好吊针。张女士想起小时候感冒发烧一般都打屁股针,而且觉得吊针时间太长,向护士提出想打屁股针。谁知护士回答说没有屁股针打,都是打吊针。一些病人回忆起小时候打屁股针的趣事:最怕的是针筒即将刺进皮肤的那一刻,心都跳到了嗓子眼;打完针有时痛得要命,僵着半边屁股离开医院……
医生:能用口服药解决尽量不注射
随着屁股针逐渐被冷落,静脉注射已成为药物注射的主流。严建江提醒,打吊针虽然起效快,但也有适应症,不少患者忽视了它的副作用。实际上,静脉注射在大小医院被滥用的情况已很普遍,这非常值得警惕。
严建江说,静脉注射有明确用药指征。拿常见的感冒发烧来举例,一般来说,细菌感染并合并了肺炎、失水、气促等重症才需要用到静脉注射,而单纯性的病毒感染如果不是持续高热超过五六小时是不需要用抗生素的。而且目前还没有静脉注射的特效药可以对抗病毒性感冒,也就是说如果是病毒性感冒打吊针也是没用的。
从用药原则上说,可以用口服药物解决的问题,不要用到注射药物。“很明显,一有病就去吊针是不对的。”严建江介绍,儿童医院打吊针最盛行时急诊部每两个门诊病人中就有一个会打吊针,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最近该院通过严查静脉注射用药原则的方法,使静脉输液的使用量降了下来,门诊5000人次病人中约有1000人次左右会采用静脉注射。
原因分析:为何屁股针逐渐“下岗”
1、易引起肌肉损伤
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严建江说,屁股针现在逐渐少用,主要原因是考虑到肌肉注射很可能引起肌肉损伤,进而引发臀肌挛缩。如果多次反复臀部肌肉注射,注射针头的反复机械性刺激以及药物的影响,可能会使注射部位的肌肉纤维化,出现局部“化学性炎症”,肌肉失去弹性导致挛缩。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不少孩子因为多次打屁股针而发生肌肉挛缩,影响到下肢的运动,出现了‘蛙腿症’。”严建江说,肌肉注射也不是完全消失,现在有些特殊药物制剂还是需要打屁股针。
2、吊针起效快
静脉注射遍地开花与其起效快大有关系。严建江说,打屁股针时药物从肌肉进入血液需要时间,而静脉输液则直接将药物打入血液,药物达到血液浓度的时间短,吸收快,起效要快很多。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正唯提出,不少病人觉得静脉注射起效快,特别是有些人希望快点治好以免耽误工作,就诊时不少人主动提出要打吊针。医生为免医患纠纷也愿意“迁就”。这些心理助长了静脉注射的广泛采用,而肌肉注射则慢慢“靠边站”了。
3、不排除利润驱使
打屁股针一针才花几元到十几元,但打吊针连药物加注射费却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两者费用相差挺大,不少患者认为屁股针逐渐淡出的真正原因是屁股针没钱赚。
严建江不赞同这种说法,他说静脉注射费事很多,“医院不可能赚到什么钱。”
但从药物的利润空间上看,王正唯也承认,不排除肌肉注射的药物因为利润空间比较少,逐渐被生产厂家淘汰,相反静脉注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功效近来被广为“吹捧”,很多生产厂家想方设法要占领这一市场。
◇ 相关文章 ◇
《今日观察》 《健康时报》 《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 《半岛都市报》 《西安晚报》 温州网 《温州商报》 《金陵晚报》 《济南时报》 《京华时报》 《温州晚报》 《厦门日报》 《大河健康报》 《大河报》(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