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让“夜哭郎”变成安睡宝
《妈妈宝宝》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baby.sina.com.cn/health/09/1011/1020150031.shtml
医学指导: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博士、副教授 程凯
小case
不知什么原因,最近一段时间由由晚上睡觉会突然大哭,有的时候哄一会儿就会好,可是不久又突然哭起来。有的时候怎么哄也哄不住,孩子能哭一个小时!带由由看过很多医生,却没有效果。隔壁邻居见了也会说叨一下,但是孩子小,邻居倒也能体谅,但是天天晚上哭,折腾得爸妈疲惫不堪。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踏踏实实睡觉呢?
认识夜哭郎
像由由这样的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夜啼,即小孩子白天一切正常,在夜间却常常高声啼哭。其形式可为时哭时止,具有间歇性,或啼哭持续不止,甚至通霄达旦,或定时啼哭,俗称“夜哭郎”。
“夜哭郎”一般全身情况良好,啼哭与季节变换没有明显关系,多见于半岁以下的婴儿,4岁以下的幼儿也会发生。但是夜啼时间久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有些情况下,夜啼是由于饥饿、口渴、太热、太闷、尿布潮湿等原因引起的,经哺乳、饮水、调节寒温、更换尿片等相应处理后,就不再啼哭了,这样的夜啼属于生理范围,不属疾病范畴。还有些是由于发热、佝偻病、蛲虫病、骨和关节结核,或经常鼻塞、扁桃体过大妨碍呼吸等疾病导致的夜间啼哭,这类夜啼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原发疾病治好了,自然也就不再夜啼了,这种夜啼也不属于夜啼病的范畴。
四种类型的夜哭郎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积滞而发病。婴幼儿环境改变,或不见平素亲昵的人,或缺少喜欢的玩具,其心不悦,也会发生夜啼。
1、脾胃虚寒
脾寒腹痛是导致夜啼的常见原因。小儿表现为夜间啼哭,尤其下半夜哭得厉害,面色发青发白,手脚较凉,喜欢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不吃奶,常常伴有大便稀软不成形。
2、心热受惊
小儿表现为入夜啼哭,尤其上半夜哭得厉害,面色红、嘴唇发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一惊一乍,喜欢仰卧,见灯火啼哭更厉害,大便干,小便颜色深。
3、惊骇恐惧
小儿表现为夜间啼哭,面色发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恐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呈恐惧状,紧紧的依偎在母亲怀里才能安静。
4、乳食积滞
小儿表现为夜间啼哭,厌食吐乳,打嗝酸臭,腹部胀满疼痛,手、腹部较热,睡卧不安稳,大便酸臭,舌苔很厚。
五种小儿推拿手法
了解了夜啼的原因,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给予治疗了。
1、补脾经10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功用:健脾、壮气血、活血顺气。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每分钟为200~300次。
2、清肝经100次
位置:在食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推100~300次。
功用:平肝泻火、熄风镇惊。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每分钟为200~300次。
3、清心经100次
位置:在中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推100~300次。
功用:清心火、利小便、补心血。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4、揉小天心100次
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又叫鱼际交。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小天心。揉100~300次。
功用:清热镇惊。
要领:揉法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每分钟为200~300次。
5、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环指指肚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操作:用手掌或三指并拢按在腹部轻轻的摩动,顺时针摩5分钟。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要领:用力要轻柔适当,速度宜均匀协调,操作频率为120~160次/分。指摩可稍轻快,掌摩可稍重缓。这里要顺时针方向操作才对。
四种随症加减
1、脾寒夜啼增加推三关100次
位置:在前臂桡侧(拇指侧),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用拇指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推50~100次。
功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注意推动的方向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2、心热夜啼增加清天河水1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3、惊恐夜啼增加掐老龙5次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手法:掐法,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掐5~10次。
功用:醒神开窍。
要领:掐法操作时将拇指伸直并紧贴于食指边缘,拇指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穴位。掐的时候深浅适宜,逐渐用力,以不刺破皮肤为宜。
4、积滞夜啼增加清大肠100次
位置: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从虎口直推向食指尖为补,称清大肠。推100--300次。
功用:通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并能清肝胆之火。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每分钟为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专家简介:程凯 博士、副教授
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秘书长,北京针灸学会针灸临床研究分会理事。其在硕博连读学习期间一直跟随著名针灸专家耿恩广教授,从事腧穴主治特异性研究,对十四经穴的主治普遍性规律和主治特异性规律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博士论文《小肠经腧穴对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的特异性研究》曾获2000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论文奖。
2000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工作期间,并不停留于单纯的科管事务性工作,而是充分发挥自己思维活跃、勤奋好学的特点,参与到多项科研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当中,使科研中标课题和到位经费均有明显增长。
◇ 相关文章 ◇
人民网 《生活日报》 《新快报》 《自由时报》 《自由时报》 华人健康网(台湾) 《北京商报》 《东阳日报》 小儿推拿网 《大众卫生报》 山东网络台 《健报》(广西) 《母子健康》 《羊城晚报》 《杭州日报》 《自由时报》 台湾网络医院 《育儿生活》 千龙新闻网 TOM女性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