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佝偻病目前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本病的原因是维生素D不足,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同时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积极防治佝偻病,是儿科医疗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喂养方式、出生情况、生活习惯、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因此,只要作好科学育儿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开展系统保健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佝偻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本病的防治工作,提出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
一、预防
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1岁以内小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3岁。即作到“抓早、抓小、抓彻底”。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母亲学到有关的知识。
一) 胎儿期的预防
妊娠后期(即7、8、9三个月),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因此,作好孕期保健非常重要。
1、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2、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3、努力防治妊娠并发症,对患有低钙血症或骨软化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
4、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妊娠7—9个月投给维生素D 10—20万单位,1次或分次口服或肌注,同时服用钙剂。
二) 新生儿期的预防
1、加强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始晒太阳。
2、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的小儿可进行药物预防。于生后1—2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 500—1000单位,连续服用。不能坚持口服者可给维生素D 10—20万单位,1次肌注(可维持1—2个月)。
三)婴幼儿期的预防
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区,人工喂养者可用维生素D奶。
2、多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简便有效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1小时以上。
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一般维生素D 每日生理需要量为400—800单位,如不能保证生理需要量,可定期补充适量 的维生素D。一般北方小儿可给20—40万单位,南方小儿可给10—20万单位,于冬季1次口服或肌注。高发病地区,可在冬春季两次给药。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对有低钙抽搐史或以淀粉为主食者补给适量的钙剂是必要的。
二、诊断
1961年在黑龙江召开的全国儿科学术会议制订了佝偻病的诊断标准,以后在1977年和1980年两次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会议作了修订。为便于开展防治工作,现再修订如下。
一)临床分度
佝偻病的主要病理是骨样组织增生、骨基质钙化不良等骨骼变化。依据骨骼改变体征的程度可分为:
1、轻度:可风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的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2、中度:可见典型的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O或X型腿,也可有囟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的改变。
3、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型、O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二) 临床分期
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依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血生化等项综合资料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无条件作X线及血生化检查者,可只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初期:多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同时可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变体征。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 状。同时可有中度的骨骺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硷性 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愈标准:症状已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观察3—6个月无变化。轻、中度者一般不留后遗症。重度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或仅表现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
三、治疗
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和复发。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是重要的。
一) 活动期的治疗
1、一般疗法: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坚持经常晒太阳,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2、药物疗法:初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 5千—1万单位,连服1个月。不能坚持口服者可肌注维生素D2每次40万单位(或D3 30万单位),连用1—2次,每次间隔1个月。激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 1—2万单位,连服1个月。不能坚持口服者可肌注维生素D 2 每次40万单位(或D3 30万单位),连用2—3次,每次间隔1个月。
在上述维生素D治疗的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维生素C、B、A等辅助药物,对改善症状,促进骨骼发育是有益的。治疗后3个月不好转者,应查找原因。切不可过多使用维生素D,以防中毒。
二)恢复期的治疗
在夏秋季多晒太阳即可,冬季给予维生素D 10—20万单位1次口服或肌注,以防来年春季复发。
三)后遗症的治疗
不需药物治疗。应加强体格锻炼,对骨骼畸形可采取主 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胸部畸形可作腹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型腿按摩外侧肌群,X型腿按摩内侧肌群),增加肌张力,协助畸形的恢复。
附件1:有关佝偻病的症状和体征说明
一、症状
1)夜惊:经常于睡眠中惊跳,或轻微刺激即惊醒并常常哭闹。
2)多汗:头部经常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浸湿枕头,与室温、季节、衣着等无关。
3)烦躁不安:易兴奋、爱哭闹,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活泼性。
上述症状虽非本病特异症状,但多见于佝偻病活动期,如除外其他因素影响,结合有轻度骨骼改变体征,可作为早期诊断参考。
二、体征
1)颅骨软化:表现囟(xìn)门增大边缘变软,或颞枕部按之呈乒乓球样弹力性软化(乒乓颅)。
2)方颅:额骨、顶骨向双侧对称性隆起,头颅似方形或鞍形。
3)出牙迟缓:生后10个月未出牙。
4)囟门晚闭:18个月后前囟仍未闭合。
5)枕秃:因多汗刺激枕部经常摩擦形成环形脱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