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佝偻病
《搜狐母婴》
2003年5月16日
文章出处: http://women.sohu.com/80/03/article209290380.shtml
医学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教授 冯冷英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为“佝偻病”。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佝偻病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我们人体内的维生素D,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的是靠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后在体内合成;外源性的来自食物,如鱼、肝、蛋、乳类等含有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2。它们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减少钙、磷从尿中排出,并能促进骨样组织成熟,使血中钙、磷向骨质生长部位沉着形成新骨。
佝偻病的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冬季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故易发生佝偻病;另一个原因是小儿喂养不当,食物中钙、磷含量较少,或比例不当,也会影响钙、磷的吸收。另外,单纯用谷类食物喂养时,因其中含有大量植酸,容易与小肠中钙、磷结合成为不溶解的植酸钙,而影响钙、磷吸收。此外,生长过快、早产、双胞胎也易发生佝偻病;慢性腹泻、肝胆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及代谢;长期应用苯妥英钠、鲁米那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均可引起佝偻病。
小儿发病早期,常见症状为夜惊、睡眠不安、多汗,易烦躁。
病情较严重者,肌张力降低、关节松懈、腹部膨大,生长发育也受影响。
骨骼的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头部早期只是颅骨软化,7--8个月后出现方颅,囟门关闭晚。胸部可见肋串珠、鸡胸或漏斗胸。腕部和踝部骨骼粗大,形成手镯、脚镯样变化。另外,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即俗称的圈圈腿。
佝偻病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故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一般只要注射1--2次即可,具体的剂量应由医师决定。较轻的病例可口服维生素D,在注射维生素D时,可口服葡萄糖酸钙。
除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是合理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每天到户外活动。另外,应注意衣服宽松,不要让小儿过早、过久地坐与立,但可训练其俯卧、抬头、展胸与爬行等动作。
佝偻病的预防关键是抓早、抓小。从孕妇怀孕的中期,即应开始服用维生素D,小儿满月后,即开始户外活动,从每日15分钟,逐渐增加至2小时以上;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自小儿生后半月至2岁,每日口服维生素D 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双胞胎、低体重儿、生长发育过快、慢性腹泻或患肝胆疾病的小儿,可在冬春季节肌内注射维生素D 330万国际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的耐受量和中毒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不要常规地、过量地给孩子服用鱼肝油和钙片,以防中毒。
◇ 相关文章 ◇
《大河健康报》 《京华时报》 《健康时报》 《大河报》(河南) 《东方今报》 小儿疾病防治300问 小儿疾病防治300问 《搜狐母婴》 卫生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