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捏出”健康来
《羊城晚报》
2007年7月13日
文章出处:http://www.ycwb.com/ycwb/2007-07/13/content_1548435.htm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主任中医师 陈凤媚
“陈主任,我的儿子3个多月的时候得过一次急性腹泻,之后就开始反复腹泻,到现在已经4个月了,可是腹泻还是反反复复,怎么办呢!”小可妈说。
我抬起头看看这个小家伙,面色萎黄,7个多月的小孩却像是5个月龄的一般大。
“他吃完奶后就经常腹泻,时轻时重,拉稀烂的大便,胃口差。”小可妈妈又马上补充。
“手”,指纹淡,“张开嘴巴‘啊’”,舌淡苔白,“他脾胃虚弱,捏脊治疗吧,再开三副中药配合配合。”
“捏脊?什么叫捏脊?刚才导诊姑娘介绍我来看中医,说孩子病了这么长时间,应该让中医调理一下,不是吃中药就可以了吗?”
“捏脊是一种推拿手法,有疏通经络、调理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腑脏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尤其能健脾胃。没有副作用,见效也挺快的。不过你这段时间有空吗?要隔天就带他来捏一次的,要坚持六次一个疗程,才能看见疗效的。”
“把宝宝放平,让他俯卧。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你仔细看着我的手法: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腧(shù)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力度以小朋友适宜为准,皮肤微红即可。”
我一边帮小可捏脊,一边仔细教小可妈妈关于捏脊的手法。还有另外一种手法,疗效基本相同,只是因不同的习惯而选用。就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一个疗程结束,小可的腹泻症状已有了明显的好转。我建议应再帮小可捏一个疗程,并叮嘱她回家后可帮小可每天捏脊一次。
点评:
婴幼儿腹泻是由感染、饮食不当、受凉、肠道功能发育未完善等诸多原因引起的儿科常见疾病。一般而言,腹泻超过2个月以上就叫慢性腹泻,小可就属于这种情况。由于腹泻长时间不愈,就常会伴有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和生长发育落后等情况,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对于腹泻的治疗,西医用抗生素消炎,辅助消化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措施。而中医则多用辨证论治,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主,捏脊疗法正是这样的一种方法。捏脊疗法是我国医学界中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治疗手法,原称“捏脊骨皮”,以调整督脉与太阳脉之气机,达到阴阳相配,扶正祛邪之目的。顾名思义,捏脊疗法就是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通过推、捏、捻、放、提、揉、按等手法,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直接作用于人背部督脉和膀胱经,以此来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便秘、哮喘等症的治疗方法。
手法中运用顺时针方向按揉双脾腧、胃腧穴,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又可通调水道,调节小肠功能,借疼止痛、理气止泻。用捏脊疗法治疗慢性腹泻,可避免应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之弊,克服婴幼儿拒服或服药后呕吐等不适。
注意事项
捏脊疗法易学易懂易操作,非常适用于宝宝的保健,经专人教导后,在家里也可以操作。但是需注意:
1、捏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3、小儿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4、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5、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jié)肿、皮肤病的小儿,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专家简介:陈凤媚 主任医师
1986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在20余年的工作中一直从事中医的妇儿临床工作。担任儿科,新生儿科、内科的中医会诊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业专长:擅长以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喘、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用中医传统疗法(如捏脊、针四逢、穴位贴敷等)治疗厌食、消化不良、消瘦、睡眠障碍等儿科疾病。
◇ 相关文章 ◇
《南方都市报》 《南京晨报》 《光明日报》 《北京晨报》 高明区卫计局 《大众卫生报》 《南方日报》 奉节网 《信息时报》 《羊城晚报》 《昆明日报》 《南方都市报》 乐清市中医院 《南京晨报》 《中国青年报》 河北省中医院 福田区中医院 《自由时报》 39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