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说贴敷疗法
《长沙晚报》
2006年7月5日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cswb.changsha.cn/cswb/20060705/cont_1_24_1252.htm
特约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 陈俊军教授,耳鼻喉科 陈协云教授
儿科 王孟清教授;内科 范伏元副教授
中医常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传统疗法。贴敷是冬病夏治疗法之一,能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有效改善过敏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积极的防治虚寒疾病的有效方法。它是将药物熬成膏药、油膏或将药物赋形做成药饼,敷于体表特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属外治疗法中行之有效的一种。
夏季三伏天 贴敷为最好
中医传统贴敷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临床应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清代的《理瀹骈文》一书集贴敷疗法之大成,标志着本疗法的临床应用达到了更为完善的水准。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经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历代医师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临床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如贴敷天突、膻(tán)中、肺俞(shù)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贴敷中脘(wǎn)、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胃痛;贴敷颊车、风池等穴治疗面瘫等均获满意疗效。省中医附一院用这一方法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十万余例,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为众多患者解除了冬日疾病反复发作之苦。
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今年三伏时间为7月20日头伏,7月30日中伏,8月9日末伏。
对婴幼儿患者,贴敷疗法尤为适宜
贴敷疗法,药物经皮肤吸收较快地渗入血液之中,作用于全身并在血液中保持较稳定的浓度,小儿皮肤娇嫩,更易吸收,故其用药疗效比较确切;贴敷疗法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可免遭破坏;贴敷给药不经消化道,也就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作用,以及由此所致的一些不良反应;同时,还能避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从而可以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贴敷疗法具有费用低廉,节省药材,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使用,为病友乐于接受。如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昏迷口噤不开的急重危症或食入即吐的胃肠病,敷脐疗法就是值得重视的给药途径之一。对于婴幼儿患者来说,贴敷疗法尤为适宜,因该疗法可免除打针吃药之苦,解决了家长最感头痛的问题。
贴药后的诸多注意要点
“冬病夏治”药物贴敷灸疗多在夏季7-9月进行,尤以三伏天为佳。每年头、中、末伏第一天或前后二天各贴一次,连贴三年。
贴敷施灸前须清洁皮肤。严重皮肤疾病、过敏体质、吐衄者、妊娠勿用。
每次贴灸4~6小时,小儿2~4小时。如局部有烧灼感、疼痛感或小儿哭闹不止可提前取下;若温热舒适或微痒可多贴几小时,待药物干后取下。
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个别病人有时局部起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但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必要时来医院门诊随诊。
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
相关链接:贴敷灸疗的适应病症
1、内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气肿、体虚易感冒、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
2、儿科疾病:14岁以下儿童患有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
3、针灸科疾病:肢体麻木痹痛、寒湿腰腿痛、肩周炎、冻疮、面瘫、中风偏瘫、各种关节炎。
4、耳鼻喉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咽异感症(梅核气)、体虚鼻炎发作者。
◇ 相关文章 ◇
《新消息报》 镇海区卫计局 《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 《大众卫生报》 《大众卫生报》 《大众卫生报》 《大众卫生报》 《大众卫生报》 《健康时报》 《生活日报》 《温州日报》 《北京晨报》 《大河健康报》 《沈阳晚报》 现代中西医杂志 《大河健康报》 《大众卫生报》 《健康时报》 《中国中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