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9大误区
《中国中医药报》
2011年4月27日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1-04/27/content_47043.htm
医学指导: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种类越多越有效
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误区7、发热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由病毒引起的感冒发热,抗生素无效。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则会贻误病情。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 相关文章 ◇
中华慈善新闻网 《东阳日报》 拂晓新闻网 中华慈善新闻网 《成都商报》 《京华时报》 《羊城晚报》 《半岛都市报》 《深圳晚报》 《新民晚报》 《北京晨报》 新华网 《城市快报》 《南方日报》 《生命时报》 《新京报》 《新华每日电讯》 《大众卫生报》 《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