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你怎么办,厌食的“小豆芽”
《现代快报》(江苏)
2010年7月5日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kb.dsqq.cn/html/2010-07/05/content_20246.htm
专家指导:全国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受传
当越来越多的“小胖墩”成为社会关注对象的同时,儿童厌食现象也逐渐引起大家重视,不思饮食、身材瘦小的豆芽儿童成为父母的“心病”。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汪受传教授曾做过一项针对300名儿童厌食的病因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小儿厌食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密切相关。专家同时指出,要预防儿童厌食发生,家长应该从添加辅食阶段就有所准备。
儿童厌食从喂养上找原因
在儿科门诊,有个1岁半孩子体重只有18斤,家长反映宝宝既不好好吃辅食,也不想喝配方奶,只对五花八门的零食感兴趣。汪教授仔细了解情况后认为,这个宝宝之所以厌食,是由于辅食添加品种单一、添加时间较晚,而家长在喂养过程中又纵其所好,所以孩子渐渐表现得越来越不爱吃饭,只钟情于零食。
“除了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外,造成儿童厌食还有其他原因”,汪受传教授介绍,有的孩子以前肯吃饭,生了一场病,譬如肺炎住院或腹泻之后就不愿好好吃饭了,中医称之为“他病伤脾”,而生病期间服用的一些药物也会影响孩子的脾胃功能,表现为不吃饭、肚子胀疼、拉稀。还有一部分孩子先天不足,出生以后一直外表瘦小,内脏脾胃功能比正常孩子差,发生厌食的几率增加。
汪教授指出,天气变化也是厌食发生的一个原因,每年6月份开始是厌食就诊的高峰期,由于天气闷热潮湿,就诊的小朋友舌苔厚腻,而湿热影响脾胃功能,小孩食欲下降,有时候不吃饭也感觉肚子是饱的。此外精神因素引发的厌食不能忽略,门诊有个三岁的宝宝不想吃饭来看病,这个宝宝由外地的爷爷奶奶带大,直到三岁上幼儿园才回南京,孩子离开了长期生活在一起的长辈,一直表现得闷闷不乐,不愿吃饭,这就是中医说的情志失调,思伤脾。
一岁以内培养爱吃好习惯
无论何种喂养方式,从4个月就要为宝宝添加辅食,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爱吃”的好习惯。汪受传教授说,孩子对食物的敏感期是在6至7个月,这个阶段愿意接受新食物,中医认为,食物消化吸收取决于脾胃,脾胃功能是需要锻炼的,如果一直吃奶,不加辅食,孩子的消化功能也跟不上正常添加辅食的宝宝,自然表现为不爱吃。不少孩子三四岁了还要家长喂饭,就是错过了这个关键期。
另外,专家提醒,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即辅食品种从单一到多样,一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隔几天之后再添加另一种。质地由稀到稠,首先开始给宝宝选择质地细腻的辅食,有利于让宝宝学会吞咽,逐渐增加辅食的粘稠度,从而适应宝宝胃肠道的发育;辅食添加量由少到多,辅食制作由细到粗,开始添加辅食时,为了防止宝宝发生吞咽困难或其他问题,应选择颗粒细腻的辅食,随着宝宝咀嚼能力的完善,逐渐增加较大颗粒的辅食。
另外,给孩子的进餐时间也应该有所限制,正常应规定在30分钟以内,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吃饭的时间不能太长。
中医治疗贵在调理小儿脾胃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证。本病以1~6岁小儿多见。如果厌食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影响小儿身高、体重的正常增长,称为厌食症。西医认为厌食的孩子体内缺少微量元素锌,但有些小儿厌食不是补锌能够解决的。中医则认为,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要想脾胃功能正常,增强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才是关键。因此,中医讲求辨证论治,认为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为厌食,症状体征不同,证型不同,用药也不同。中药起到的是调理脾胃、扶助运化的作用,同时还应与饮食调理相结合,帮助孩子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专家简介:汪受传 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工作,擅长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脾胃疾病和疑难杂症,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厌食、泄泻、疳证、癫痫等疾病的治疗有专长,善于根据不同患儿的情况,灵活地应用中药汤剂、中成药、自制糖浆剂等多种剂型药物治疗儿科各种疾病,并进行过多项相关科研,有丰富临床经验。
◇ 相关文章 ◇
《南国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兴安县卫计局 《大众卫生报》 《南方都市报》 《为了孩子》 《羊城晚报》 《健康时报》 《生命时报》 《大众卫生报》 东方卫视 小儿推拿网 《羊城晚报》 《北京科技报》 《卫生与生活》 《中国中医药报》 《楚天金报》 《温州晚报》 《北京科技报》 《温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