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顽固性脾胃实热型滞颐13例
《中医外治杂志》
2005年第1期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何玉华、康静
何玉华
关键词:小儿顽固性滞颐;脾胃实热型;小儿推拿治疗
小儿流涎是一种普通的症状,所以容易被医家及病家忽视,有些父母对此也往往一笑了之。但当这一症状对患儿的日常生活有影响而严重时,家长才焦急求医。目前中西医都没有特效的控制流涎的药物。笔者运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滞颐,确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最大者2.8岁,最小者11个月;病程最长者2年,最短者5个月。
2、小儿推拿治疗方法
2.1 取穴:分推阴阳(5分钟)、清脾土(5分钟)、清鱼际(5分钟)、清心经(3分钟)、补肾水(3分钟)、清天河水(3分钟)、退六腑(3分钟)、揉涌泉(2分钟)。
2.2 手法:针对辩证脾胃实热,采用针刺泻法,以清热泻脾为主治疗。
2.3 操作时间及疗程:每日进行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3、治疗结果
一个疗程涎止而愈者10例,2个疗程涎止而愈者3例,半年后随访均无复发。
4、典型病例
患儿赵某某,女,1.5岁,住太原市双塔东街电建宿舍,初诊时间2003年9月4日。患儿母亲代诉,患儿出生后5个月始流口水,开始未引起注意,以后逐渐加重,涎液黏稠,唇周红赤,下颌因口水刺激而赤红糜烂,一日毛巾样围咀需要换4—5块,曾对症及偏方治疗数月不效,故求诊于本法治疗。来诊时见患儿形体消瘦、面颊及唇舌红赤、烦躁不安、纳差、便结、指纹紫。
辩证为脾胃实热型,治则:清热泻脾。取穴:分推阴阳(5分钟)、清脾土(5分钟)、清鱼际(5分钟)、清心经(3分钟)、补肾水(3分钟)、清天河水(3分钟)、退六腑(3分钟)、揉涌泉(2分钟)。2次后流涎减少,以后逐日好转,第7日流涎基本消失,10次治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5、体会
流涎又称“滞颐”,是指小儿涎液过多,常使口涎不自觉地从口角流出,俗称“流口水”。本病以三岁以内的小儿最常见,常可反映口腔和体内的病变,长期流涎可致口周潮红、糜烂、影响饮食。
西医认为本病因小儿吞咽功能障碍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积热或脾胃虚寒所致,因脾之液为涎,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和,故涎出责之于脾。脾胃积热则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推拿中清脾土、清鱼际,以清热泻脾、通大便以除胃中之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心经、补肾水以泻心火,利小便给邪以出路;分阴阳、揉涌泉,以调气行滞,引火下行,止涎求本,调理脾胃而达到止涎之目的。
专家简介:康静 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消化、呼吸、小儿内科疾病,尤其是高热病的治疗。
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理事,山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山西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咨询专家。
专家简介:何玉华 副主任医师
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胡翰文教授,继承了其治疗脾胃病及小儿疾病的学术思想及辩治原则,擅长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对小儿消化不良、厌食及腹泻、感冒、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湿疹、斜视、小儿肌性斜颈、遗尿、流涎等有独到之处。
◇ 相关文章 ◇
《沈阳日报》 《大众卫生报》 《大河健康报》 《大众卫生报》 《今日早报》 《南方都市报》 《生命时报》 《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 《生命时报》 《妈咪宝贝》 《东方今报》 《京华时报》 《番禺日报》 《搜狐母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