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05例
《中医儿科杂志》
2006年第5期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 王丽; 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铁路分院 王琳
【摘要】
1、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
2、方法:选取基本穴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5例患儿进行推拿治疗,并根据临床辨证分型加减。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
3、结果:痊愈90例,占85.7%;显效10例,占9.5%;有效3例,占2.9%;无效2例,占1.9%。总有效率为98.1%。
4、结论: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并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小儿推拿;小儿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秋季为主,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多见。笔者自2000至2005年,运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5例病例均来自门诊。其中男性55例,女性50例;年龄4月--3岁,1岁以内占70%。
1.2 临床表现
主要为腹泻,每天4至10余次。其中伴有呕吐者53例,伴有发热者30例,伴有腹痛者20例;病程60天以上者9例,30—59天者15例,10—29天者30例,9天以内者51例。
1.3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泄泻的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标准,并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ELISA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对腹泻患者大便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1.4 临床分型
根据患儿全身情况、大便颜色、质地、气味及舌苔、指纹(3岁以内)不同,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本病分为以下三型。
1)寒湿泻:大便色绿、质稀薄、腥臭味;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色淡红或淡青(或隐或现),53例。
2)湿热泻:大便色黄、质稀薄、急迫暴注、臭味重;舌质红、苔黄腻、指纹色红或紫,40例。
3)伤食泻:腹胀、腹痛、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黄白相间、质地不均匀如蛋花样、呈酸腐臭味;舌质淡红、苔厚浊或黄腻、指纹色青紫,12例。
2、小儿推拿治疗方法
基本穴:脾经、大肠、七节骨、龟尾、摩腹、捏脊。
辨证加减:
1)风寒泻,加:推三关、揉外劳宫、足三里。
2)湿热泻,加:清肝经、退六腑。
3)伤食泻,加:推四横纹、分腹阴阳、揉板门。
4)呕吐者,加: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
5)发热者,加:清天河水、揉合谷、拿肩井。
6)腹痛者,加:拿肚角、揉足三里。
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经治3天,大便次数及性状完全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2)显效:经治3天,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
3)有效:经治3天,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性状好转,全身症状减轻,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4)无效:经治3天,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未改善,甚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痊愈90例,占85.7%;显效10例,占9.5%;有效3例,占2.9%;无效2例,占1.9%。总有效率98.1%。
4、典型病例
患儿刘某,女,5个月,因腹泻半月余就诊。患儿半月前受凉后开始腹泻,质稀,呈水样,偶夹蛋花样物,每日5--10次不等,曾就诊两家医院均诊断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静脉滴注“先锋必”和“病毒唑注射液”(具体剂量不详),疗效不佳。后转入我院就诊。患儿精神尚可,无严重脱水征象。
诊断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医辨证为寒湿泻。给予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三关200次,揉二马200次,逆时针摩腹3分钟,揉龟尾200次,捏脊5遍,停服一切药物。经小儿推拿治疗1个疗程后,大便转稠,每日3--4次,检测轮状病毒转阴。又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一切正常,痊愈。
5、讨论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此外尚可经呼吸道、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病毒选择性侵袭、破坏近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小肠吸收功能降低,水和电解质分泌增多。故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不是肠道的分泌功能障碍,而是肠道的吸收功能障碍。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外邪感染或内伤乳食而发病,病变脏腑在脾胃,病理因素为湿滞,病机属性分虚实,病情演变重阴阳〔1〕。
笔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婴幼儿泄泻,在临床实践中精选了一组基本穴位用于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根据证型不同,随时调整推拿手法和配穴。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补脾经能健脾胃,清脾经则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则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逆时针缓慢摩腹能温中止泻、涩肠固脱,顺时针摩腹则能健脾助运、清泄湿热;揉龟尾、上推七节骨能调理大肠、固涩止泻;捏脊可调阴阳、和气血、理脏腑、培元气,以扶正祛邪。以上治疗既有对因治疗,又有对症治疗。
小儿推拿手法能治愈轮状病毒肠炎,说明该组手法对肠道的吸收、消化道受损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与修复,以及对消化道病原菌的清除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受传 《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84.
◇ 相关文章 ◇
《大众卫生报》 《大河健康报》 《京华时报》 《健康时报》 《当代健康报》 《南方都市报》 《卫生与生活报》 《中国民间疗法》 《新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