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看数字区别使用塑料制品
《楚天都市报》
2008年12月2日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health.cnhubei.com/2008-12/02/cms703266article.shtml
受访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董金狮
最近全国各地媒体纷纷报道:市民餐桌上色彩鲜艳、工艺不过关的仿瓷餐具(学名“密胺餐具”),也可能释放出三聚氰胺,对人体造成危害。
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塑料制品,用于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装食品的塑料盒、饮水用的塑料瓶、吃饭用的餐具等,这些塑料制品的安全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有不少人一边在使用,一边在脑海里打问号:塑料制品到底有没有毒?为此,本刊特邀著名环保专家、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来谈谈“常用塑料餐具的安全”。
【背景新闻】劣质仿瓷餐具存隐患
国家环保产品质检中心特聘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日前指出,工艺不过关的仿瓷餐具(密胺餐具),很可能将三聚氰胺由器具迁移到食物中。近日从国家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来消息,鉴于已实行近20年的《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中对密胺餐具没有对三聚氰胺项目的检测,目前正起草新标准,最快有望明年1月出台。
据介绍,密胺餐具的主要成分是密胺树脂,而密胺树脂就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聚合而成。质量较好的密胺餐具中的三聚氰胺和甲醛在一般情况下是稳定的,只有在长期水泡、酸碱、高温条件下才会有三聚氰胺溶出。“但因目前的国家标准没有控制三聚氰胺的迁移量,市场上许多工艺不过关的产品很容易溶出三聚氰胺。”董金狮说,如果有酸性饮料长期放在密胺餐具里,或者倒入度数较高的酒,或者用微波炉高温加热,三聚氰胺的迁移量就会加大,对人体会造成危险。
【解决方案】莫选深色仿瓷餐具 切忌微波炉加热
劣质仿瓷餐具虽有隐患,但消费者不必过分担心。董金狮说,合格仿瓷餐具能耐低温(可放入冰箱)、耐煮(可沸水蒸、煮)、耐污染,安全性较高。
他提醒,消费者选购仿瓷餐具时,首先应到正规商场、超市购买;其次,看餐具是否标明厂址、厂名、执行标准等相关信息,是否存在变形等不良现象。在选购时,尽量不要挑选色彩鲜艳和颜色深的密胺餐具,要选择有QS标志和厂家信息的,切勿放进微波炉使用。清洗仿瓷餐具时,要用柔软的抹布,而百洁布、去污粉等易擦划餐具表面,更易受污染,最好不要选用。
同时,在使用中尽量不要长时间盛放酸性、油性、碱性食物,特别不要将含油较多的食物放在密胺餐具中在微波炉中加热,防止释放出有毒物质。可以把刚买回的密胺餐具放在沸水里加醋煮两到三分钟,或者常温下用醋浸泡两个小时后使用更安全。
【阅读延伸】
A)读懂塑料制品的“身份证”
细心的你会发现,很多饮料瓶、矿泉水瓶等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标志,三角形里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从01到07,一般矿泉水瓶子底部标示01;一般泡茶的塑料耐热杯底部标示05;大瓶酸奶瓶子底部标示02……你知道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吗?
解读:看数字区别使用塑料制品
董金狮介绍,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材料。
酸奶包装瓶底的标志,这可能关系重复利用的次数。
“0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常用作矿泉水瓶、可乐饮料瓶、果汁瓶等。因它只可耐热70℃,所以只适合装冷饮和暖饮,若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会变形。
“02”---HDPE(高密度聚乙烯) :适宜于装食品及药品的瓶,装清洁用品和沐浴产品、购物袋、垃圾桶,能承受120℃的温度。
“03”---PVC(聚氯乙烯) :由氯乙烯聚合而成。高温及与油脂接触聚氯乙烯塑料容易释放出邻苯二甲酸酯及未完全聚合的有毒氯乙烯单体。用聚氯乙烯制成的保鲜膜透明性好,不易破裂,黏附性强,价格低,我们在超市、大卖场看到的盒上粘得很牢的薄膜就是它。根据其特性,它只适用于蔬菜、水果的冷藏保鲜,不宜放肉类、蛋糕等含有较多脂肪的食品,也不宜用作微波炉加热。
“04”---LDPE(低密度聚乙烯) :保鲜膜、塑料膜等都是这种材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05”---PP(聚丙烯) :这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这种材质,可耐130℃高温,但透明度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0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06号PS(聚苯乙烯))制造,PS透明度好,但不耐高温,所以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06”---PS(聚苯乙烯) :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我国从2001年1月开始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07”---PC及其他类: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近年来,奶瓶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专家指出,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PC中残留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
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另外,要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B)矿泉水瓶反复使用可致癌
如今,市场上的一些矿泉水瓶、饮料瓶设计时尚,便于携带,很多人都喜欢重复使用;不少人出门时常常会灌上一瓶热水,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一些人为图方便,习惯在私家车上放几瓶矿泉水,或将一次没喝完的矿泉水留在车上,等着下次再喝。殊不知,这些做法暗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
解读:塑料瓶遇热释放有毒物
董金狮指出,合格的饮料瓶、矿泉水瓶都要求用食品级的塑料做成,即PET瓶(三角符号里为“1”)。这些食品级的PET瓶不能耐高温,不能在高温下使用,一般在70℃以下使用是安全的。
此外,这些塑料瓶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国家规定企业不能回收用过的瓶重复灌装使用,回收再生罐装饮料和矿泉水等饮品也不可以。
专家解释,PET里含有微量的催化剂,一些人喜欢将热水灌到瓶子里,而高温会使塑料里的有害物质溶出来,进入水里;同时,酸性液体也容易将塑料里的有害物质溶出,若消费者所灌装的水或茶,酸碱度不稳定,也可能将有害物质带出来。有研究指出,长期食用被聚乙烯分子“污染”的食物,会使人头晕、头痛、恶心、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另外,正规企业首次生产的灌装饮料瓶,都是经过严格消毒、清洗、灭菌的。如果反复使用瓶子,细菌就会在瓶子里反复繁殖。而美国的一项研究则表明,这种塑料制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因此,矿泉水瓶和饮料瓶不要重复使用,特别是不要用来装热水和醋。
还需要提醒的是,矿泉水不能长期存放在车内。这是因为,矿泉水瓶经过阳光曝晒或长时间存放在闷热高温的环境里,容易发生材质老化,并释放有毒物质。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引起慢性中毒。因此建议,车上最好别存太多矿泉水,如有需要,可以少放两瓶,并保证在短时间内喝完。未喝完的水也要随时带走,或用玻璃或不锈钢等材质的杯子盛装,这样会相对安全。
C)塑料餐具别选彩色的
餐具市场上,塑料制品以体轻、不易碎等优势,和玻璃制品分庭抗礼。可塑料餐具的健康隐患、安全性问题,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解读:塑料餐具要“一看、二闻、三手摸”
许多塑料餐具的表层都有漂亮的彩色图案,如果图案中的铅、镉等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的塑料制品表面有一层保护膜,这层膜一旦被硬器划破,有害物质就会释放出来。劣质的塑料餐具表层往往不光滑,有害物质很容易漏出。因此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没有装饰图案、无色无味、表面光洁、手感结实的塑料餐具。
挑选合格的塑料餐具要“一看、二闻、三手摸”。首先,“一看”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要看产品标示,厂家地址、联系方式、是否取得了有关认证等。二是要看有无杂质,对着光线看,如果有不均匀的灰黑色灰尘颗粒就千万不要购买。三是看颜色,最好用无色的塑料制品。因为,着色必然要加入一些添加剂,就会使产品的安全性降低。例如,
◇ 相关文章 ◇
《京华时报》 《健康时报》 人民网 太平洋女性网 《大河健康报》 《北京青年报》 北方网 《楚天都市报》 《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