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推拿网(小儿按摩网)
  • 育儿教育与服务,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您的位置:首页 >> 儿童健康新概念--就医与儿童健康 >> 人民日报不吐不快:谁制造了“感冒经济”

人民日报不吐不快:谁制造了“感冒经济”


《人民日报》     2010年11月18日

 

小儿推拿网LOGO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文章出处:http://opinion.people.com.cn/GB/8213/49160/49227/13247174.html

治疗感冒,中国可能是全世界花冤枉钱最多的国家。在外国医生看来是明显的过度治疗、无效治疗,在中国却被认为是常规治疗、合理治疗

在网上看到一位中国妈妈写博客,讲述宝宝在美国看感冒的经历,颇有感触。

这位妈妈在美国居住期间,不到一岁的宝宝感冒了,流涕咳嗽发低烧。她急得团团转,但护士只是建议多喝水,观察体温。当宝宝烧到39摄氏度时,护士才决定约见医生。医生用听诊器仔细听了肺部,并查看了喉咙和耳道,确定未发炎,诊断为普通感冒。医生说,这种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不需要用药,最好靠自身产生的抗体去恢复。这位妈妈问,能否像在中国一样打针或输液?医生摇摇头,只开了一瓶果味滴鼻盐水。第四天,宝宝果然康复了。有了这次感冒经历,这位妈妈认识到:孩子的免疫系统是逐渐建立起来的,感冒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

相比之下,中国人对感冒似乎过度戒备。在医院,很多医生除了给患者开感冒药外,还要打针、输液。因此,看个普通感冒,花一两百元是很正常的,花上千元也不稀奇。而更多的患者则是到药店买药,至于选择什么药品,基本是靠广告印象。据统计,2008年,我国感冒药的零售市场销售额达92亿元。有关人士分析,75%的人一年之内至少会患一次感冒,如果我国每年有10亿人次患感冒,人均购买15—20元的药品,感冒药的市场容量至少有150亿—200亿元。因此,我国有1000多家药厂在生产大同小异的感冒药,而外资药企更是强势进攻,占据了中国感冒药市场60%以上的份额。这就是中国的“感冒经济”。

一位外国医生曾说,治疗感冒,中国可能是全世界花冤枉钱最多的国家。此言虽然尖刻,却是一针见血。其实,感冒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不治”之症之一。在医学上,根据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不同,可将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占90%以上,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因为人体可以产生免疫力。所以,专家把感冒称为自限性疾病,即疾病在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吃药打针,只能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缩短病程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如果一个人一年内偶发一两次普通感冒,就像是免疫系统进行的“军事演习”,并非什么坏事。

“感冒经济”的繁荣,折射出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弊端。首先,以药养医制度是“第一推手”。由于开药越多、收入越高,很多医生在利益的驱动下,故意制造需求、诱导消费,而不惜以患者的耐药性、免疫损害为代价。例如,在很多医院,感冒病人即便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是细菌感染,都被挂上了吊瓶,用上了抗生素,医生的理由是“预防细菌感染”。这在外国医生看来是明显的过度治疗、无效治疗,在中国却被认为是常规治疗、合理治疗。其次,制药企业是“第二推手”。在大众媒体上,感冒药广告铺天盖地,绝大多数属于误导性宣传。制药企业的营销策略是,只有把更多的健康人群拉到疾病人群行列,不断制造“病人”,使其成为感冒药的消费者,才能牟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可见,感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医生和药商结成利益同盟,共同制造了“感冒经济”的泡沫,既浪费了医疗资源,又危害着国民健康。因此,从本质上看,“感冒经济”是畸形医疗体制催生的“肿瘤”,必须坚决切除。如果任其“繁荣”,不仅造成大量的无效医疗,而且会加剧看病贵。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医疗费用本来有限,如果连治感冒也要“导弹打蚊子”,国家和百姓都承受不起。因此,只有在制度上严格约束过度医疗行为,倡导适宜的治疗观念,才能解决好13亿人的健康问题。否则,国家投入再多的医疗费用,都会被白白吞噬掉,老百姓很难真正受益。

收藏此页
◇ 相关文章 ◇
《大众卫生报》
《佛山日报》
《当代生活报》
《半岛都市报》
《大众卫生报》
《大众卫生报》
《深圳商报》
《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
小儿推拿网
《京华时报》
《大连晚报》
《新商报》(大连)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
《北京青年报》
《东方今报》
《妈咪宝贝》
《大河健康报》
《广州日报》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