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处: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0-08/14/content_1065167.htm
医学指导: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黄永兰
广州医学院三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张莹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吴婕翎
张莹 吴婕翎
●儿童性早熟有增多趋势,肥胖、成人影视作品、食物等都可能是诱因
●性早熟一般不影响智力,但却会使孩子个头矮小,并造成心理障碍
●6岁以上最好每年查一次骨龄,尽量少吃可能含有激素的食物
暑期医院内分泌门诊的性早熟患儿增多!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近期内分泌代谢科每天都有性早熟患儿来就诊。四五岁女童就来月经或出现乳房发育,在十年前还罕见,但如今已经并非新鲜事。
记者连日来采访广东省、广州市医院儿科专家,得知近年来由于环境和饮食方式的变化,儿童性早熟的病例有增加趋势。
儿童性早熟病因在哪里?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会不会影响到智力发育?怎么才能及早发现和避免?……针对上述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儿科专家,请他们从不同角度为家长详细解读、支招。
现象:暑期性早熟患儿增多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黄永兰说,近年来到该科就诊的性早熟患儿有增多趋势,这个暑假该科的就诊病人形成一个“小高峰”,近期几乎每天都有新增病例。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7岁的女孩,乳房已经发育得和成人一样了。”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莹说,这名女孩身高已有1.4米多,很胖,阴道还出现了分泌物。据了解,这名女孩一出生就很胖,爱吃肉,特别喜欢喝饮料,很少喝水,饮料当水喝。
张莹分析,让孩子把饮料当水喝显然是不对的,毕竟饮料中含有多种化学添加剂,不如白开水天然健康。而且现在一些饮料中添加了蜂蜜,蜂蜜本身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儿童不宜大量饮用。
黄永兰强调,引起性早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环境因素、饮食和生活方式等都可能是诱因。“很难断定性早熟和哪一种特定的食物直接相关。因此,我们一般建议家长全面地改善孩子的饮食习惯。”
症状:女孩四岁来月经 男孩五岁长喉结
黄永兰介绍,到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看病的性早熟儿童的病情轻重不一。有些只是单纯的第二性征发育,有些还伴有肥胖等内分泌疾病。在症状表现上,有的女孩早至三四岁就来月经,有的男童四五岁就开始长喉结。
张莹担忧地说,以前在门诊中发现女童乳房发育、月经来潮是很罕见的,但近几年这已不是新鲜事。
专家介绍,性早熟是指在血液循环中,由于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作用,儿童在正常年龄之前就出现了第二性征的发育。即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9岁前阴毛腋毛长出,10岁前月经来潮和阴蒂增大;男孩在10岁以前出现睾丸突然增大,阴茎突增,喉结突出,声音低沉,腋毛生长,汗腺和皮脂腺增大,并可能出现第一次射精现象。
相对来说,性早熟患儿中女孩的发病率要高于男孩。张莹说,这可能与女孩对外源性激素更为敏感有关。一般来说,性早熟的发病高峰是六七岁。
专家解读:
原因:多数受外源性激素影响
到底孩子为何会出现性早熟呢?
张莹表示,儿童性早熟有真假之分。人体“掌管”青春发育的调节系统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如果它提前启动了,人体就出现性腺发育和第二性特征,这是真性的性早熟。一般来说,真性的性早熟是由内分泌疾病引起,在儿童性早熟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而假性的性早熟并没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启动和性腺发育,只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原因大多数是接触了外源性激素产生反应。“儿童的性早熟绝大部分是假性的,估计占有90%以上。”
而哪些情况可能导致儿童接触了外源性激素呢?张莹分析可能存在的情况有:
经常进食用避孕药或激素饲养的食物,例如用激素喂养的鸡鸭等家禽、鳝鱼或虾。张莹提醒,这些鸡鸭或鳝鱼的头部和颈部含激素最多,尽量少吃。
有些食物虽然是纯天然的,种植过程中没有加入激素,但本身所含雌激素比较高,儿童多吃也增加了性早熟的可能性。这些食物有蜂王浆、花粉、人参等,只适宜体弱成人进补,小儿尽量少吃。
现在不少蔬菜水果是反季节上市的,在种植过程中很可能加入激素类物质进行催熟,进食这些食物也可能加剧儿童性早熟。
不少成人的化妆品里可能含有激素,如果给小孩用了也会增加性早熟的机会。同时,父母用的避孕药如果保管不妥善,被小孩误服了也会在短期内引起性早熟的症状。
此外,现在电视、电影、网络上不乏少儿不宜的成人内容,儿童过多接触了会造成心理因素上的性刺激,也可能诱发性早熟。
危害:性早熟影响身高无伤智力
据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吴婕翎副主任医师介绍,孩子的性早熟也可以分为“部分性早熟”和“完全性早熟”,前者可出现乳房增大或者长阴毛等部分第二性特征,对最终身高影响不大;但后者则是骨骼成熟过快、骨骺提前闭合以及内外生殖器都提前成熟,最终的结果是孩子长不高,女孩子常不足150厘米 ,男孩不足160厘米 ,明显比正常人矮小。
而对于女孩子来说,性发育提前来临,例如过早来月经等,意味着性腺功能也会过早衰退,绝经年龄会提前到来,会比同龄人衰老得更快。
“除了个子矮小,性早熟还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吴婕翎解释道,性早熟的孩子在发病初期激素水平快速增长,虽然暂时比同龄儿童长得快、长得高,但心理并不成熟,他们可能因自己的体形或第二性特征比周围小伙伴过早出现而产生不安甚至是恐惧和自卑的。
很多家长心存疑虑;孩子早熟会不会影响智力发育?吴婕翎认为这大要不必担心,这类孩子只是长不高,但仍可以健康成长。
治疗:切断外源性激素刺激
如果发现孩子有性早熟的征兆,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带孩子到医院确诊。张莹说,医院会对怀疑有性早熟的患儿检查骨龄、性腺功能和激素水平,确定孩子性早熟的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及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疾病原因引起的真性的性早熟,当务之急是把疾病治好。如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应立即用药物抑制性发育,延缓骨骺的闭合;如果是肿瘤所致,则应该马上除肿瘤。
对于外源性雌激素摄入过多引起的假性的性早熟,一般来说无需采用药物,关键是让孩子远离外源性雌激素。等于是把外来的刺激源切断,让孩子的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第二性特征也可随之逐渐消退。家长应该改变孩子饮食习惯,尽量少碰可能含有激素的食物。但张莹也提醒,孩子的性早熟症状是受外源性激素影响逐步累积的结果,而且这些外源性激素也很难确定来自哪些特定的食物,所以即便是控制了饮食,性早熟症状的改善也是个逐步的过程,不应急于求成。
“其实,我们日常接触的食物中哪些可能含有激素?身为医务人员我们也不确定,更不要说普通市民。”张莹无奈地说,儿童性早熟不仅是医学上该引起重视的疾病,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问题。
专家提醒:孩子性早熟有迹可循
孩子是否早熟,到底有何“蛛丝马迹”可循?吴婕翎提醒,家长平时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孩子进行仔细观察:
1、月经早“报到”:现在女孩子月经初潮一般是在11岁、12岁左右,但若在8岁、9岁之前月经就提早出现,即可判断为早熟。
2、乳房早“现形”:吴婕翎提醒说,这要跟孩子的肥胖细加区别,有些胖孩子胸前本来就肉乎乎、松垮垮的,家长有误认为是乳房早发育,其实只要胸口没摸到硬结都不算。
3、睾丸早发育:吴婕翎指出,一般11岁之前的男孩子睾丸的大小跟鹌鹑蛋差不多,如果大似鸽子蛋或小鸡蛋,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
4、身高太突出:如果孩子的个头在同龄的小朋友中特别突出,甚至要比同龄孩子平均高出半个头到一个头的,家长可别以为是发育得好太过自豪。因为这也可能是孩子性发育提前的一个征象,最好及早带孩子到医院筛查骨龄。
5、生长高峰提前到:女孩子在9岁之前、男孩子在11岁之前如果突然出现“疯长”的迹象,比如:半年到一年内身高增速比往常每年的平均增速高出许多,这表示孩子的生长高峰提前到来,也是早熟的表现之一。
专家支招:
“如果出现性早熟,需要进行治疗干预的话,一般都要两年以上才能起效,不但花费大、对孩子的身体有伤害,而且效果还不一定理想。”吴婕翎认为,其实日常生活中,家长除了多留意孩子身上是否出现上述的“蛛丝马迹”之外,还可以通过带孩子到医院定期查骨龄、监测身高增速以及饮食调理来及早发现和避免性早熟。
1、定期查骨龄
孩子骨龄是临床主要的筛查标准。一般通过拍片照孩子的左手,观察跟实际年龄的差异有多大,如果查出来的骨龄比实际年龄早两岁以上性早熟的可能性就很大。
吴婕翎建议,在孩子3岁左右先查一次骨龄,以明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是超前还是滞后;而3~6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相对稳定期,无明显常可以不查,但6岁以上最好每年查一次,如果发现孩子开始有提前发育的苗头,则应半年查一次,再据此进行治疗和饮食调理等多种干预。
2、监测身高增速
“身高比同龄的孩子平均高出10厘米以上的要特别注意,千万别以为是发育得好,说不定已经出现早熟倾向。”吴婕翎指出,有些孩子虽也只是正常饮食,但从小都比同龄人高,家长要特别留意,如果查出其骨龄已大过年龄,若不及时干预的话,孩子长个子的空间可能就有限了。除了筛查标准骨龄,帮助判断是否性早熟的金标准还有“性激素激发试验”,以此查明孩子的生长素水平是否出现异常。
3、少吃含激素食物
很多家长认为,现在从生活的大环境到饲养的小环境,污染都在增大,食物中是否含有激素难以判别。吴婕翎建议,多吃海产品,特别是自深海的冰鲜鱼一般都离污染源较远。另外,牛、羊、猪等家禽,目前还暂时未发现添加含激素饲料,吃起来相对安全。但她提醒,像鱼子、膏蟹、豆浆这类食物,本身不受污染都相对富含动植物激素,千万别让孩子多吃。
“各种补品也是诱发孩子性早熟的元凶。” 吴婕翎分析,性早熟是“阴虚阳亢”的一种表现,而补品多数能助阳气,孩子摄入后更容易使阳失调,出现或加剧“阴虚阳亢”的症状,因此建议家长莫随便给孩子进补。
专家简介:吴婕翎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曾于2003年到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进修内分泌学。
专业专长:小儿内分泌(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矮小等),新生儿急救,新生儿疾病,儿科急救。
专家简介:张莹 副主任医师、内分泌代谢病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出处:http://www.gy3y.com/cn/byzjjs_x.aspx?id=951&cid=10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访问学者,毕业于中山大学。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卫生局计划项目多项,在国际内分泌学SCI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全国内分泌学会优秀论文奖。
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包括糖尿病及其急性、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继发性高血压、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生长发育异常、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等疾病诊治,尤对糖尿病、甲亢等疾病方面有较深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