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172例
《中医儿科杂志》
2009年3月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大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 刘志新、郑丽杰、孙小迪
【摘要】
1、目的:观察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
2、方法:对172例小儿腹泻患儿辨证分型后进行小儿推拿治疗。
3、结果:不同手法与选穴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治愈率为100%。
4、结论: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好、见效快、无副作用、无痛苦,容易被小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腹泻;推拿疗法;辨证施治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的急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消化功能差,如暴饮暴食、饮食不洁容易引起腹泻。
我们在临床上对小儿腹泻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推拿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中医科就诊的小儿肠炎患儿172例,其中男104例,女68例;1岁以内106例,1~2岁42例,2+~3岁24例;病程3 d以内54例,3 d至1月118例;春季发病者22例,夏季发病者38例,秋季发病者86例,冬季发病者26例。以上病例均经过大便常规检查,其中脂肪球(+)108例,每高倍视野白细胞1~3个64例。
2、小儿推拿治疗方法
2.1 辨证分型
2.1.1 寒湿泻
因风寒之邪客于脾胃,运化失常,寒湿内阻,气机不利。症见大便稀薄,色淡夹泡沫,气味稍臭,每日5~6次,肠鸣,伴鼻流清涕,咳嗽,咽痒,或恶风寒,舌淡,苔薄白。
2.1.2 湿热泻
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传化失司,下注大肠。症见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日行10余次,气味秽臭,纳差食少,小便短黄,苔黄腻。
2.1.3 伤食泻
乳食不节,损伤脾胃,食积中焦,健运失常。症见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每日7~8次,便前腹痛,不思乳食,腹胀拒按,舌淡红,苔厚腻或黄垢。
2.1.4 脾虚泻
主因脾胃虚弱,清扬不升,运化失职。症见大便稀溏,食后即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边有齿印,舌白,脉细。
2.1.5 脾肾阳虚泻
因脾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煦。症见大便清稀,久泻不愈,完谷不化,伴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2.2 选穴与手法
本病多为脾虚型泄泻,故采用健脾和胃、利湿止泻为基本治疗方法。分手阴阳、补脾经、补大肠、运土入水、推三关、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捏脊。以上各穴各推3~5分钟,每日1次。
寒湿泻加按神阙穴3分钟;湿热泻以清大肠、退六腑、清天河水为主;伤食泻清大肠、揉中脘。呕吐者加揉内关;久泻不愈加补肾经、揉百会;易惊者平肝。
3、小儿推拿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自拟)
1)痊愈:经治疗6天大便成形,其他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正常。
2)好转:经治疗6天,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明显改善。
3)未愈:治疗6天,大便性状、次数无明显改善。
3.2 结果
经治疗6天,全部病例均痊愈,治愈率100%。各型痊愈治疗次数统计见表1。
表1:各型痊愈治疗次数统计(略)
4、病案举例
患儿王某,男,10月,2008年3月2日就诊。患儿1月前因多食而引起腹泻,呈稀水样便夹奶块,每日10余次。大便常规脂肪球(+)。经口服思密达、胃蛋白酶等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故来诊。舌质淡,苔白腻,指纹淡红。中医诊断为脾虚型腹泻,给予小儿推拿治疗,选穴分手阴阳、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推上七节骨、捏脊、运土入水、揉足三里,每穴3~5 min,每日1次。经小儿推拿治疗2次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正常。1周后复查痊愈。
5、讨论
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多为外感邪气、内伤饮食和脾胃素虚。病位主要在脾和胃,故《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如果饮食不洁、起居不适而致脾胃损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而引起泄泻。
在小儿推拿治疗中以调理脾胃为主,根据不同证型,随症加减。推补脾经、大肠经,揉足三里可健脾益气涩肠止泻;推三关、捏脊可温阳补中;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可温阳利湿止泻;分手阴阳可调节阴阳平衡;运土入水可利尿止泻;退六腑、清天河水以调节胃肠积滞;揉中脘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泄泻日久必耗阳气,故久泻损及脾阳,治疗中加揉肾俞穴、外劳宫穴以温补脾胃;久泻易引起睡眠不好,易惊醒,夜间哭闹,加推平肝穴。
总之,运用中医辨证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可起到其他治疗方法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相关文章 ◇
《中国中医药报》 《信息时报》 徐州市中医院 《民生报》(台湾) 山东网络台 《大河健康报》 《生命时报》 《洛阳晚报》 《大河健康报》 《中国中医药报》 山东网络台 《健康时报》 《京华时报》 《健康时报》 《杭州日报》 小儿推拿网 《羊城晚报》 《辽西商报》 《辽西商报》 《大河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