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义成教授儿科推拿学术思想总结
育儿教育与服务 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Summary of Professor Jin Yi-cheng's Academic Thoughts on Pediatric Tuina Therapy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
2015年扬州学术年会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 陈志伟、沈一菁
Tuina Clinic,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王茜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要】
介绍金义成教授儿科推拿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以促进相关推拿手法的推广应用,提高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推拿;按摩;小儿推拿;名医经验
【Abstract】
To introduce professor Jin Yi-cheng's academic thoughts on pediatric Tuina therapy, to promote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relevant tuina techniques, and enhance the clinical effects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s diseases.
【Key Words】
Tuina; Massage; Pediatric Tuina; Child Tuina;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
金义成教授,主任医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副会长。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分别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进行医学临床工作,1988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历任小儿推拿科主任、小儿推拿教研室主任、推拿科副主任、推拿科主任、推拿临床教研室主任。曾任上海国际推拿针灸学院院长、上海中国传统医学推拿学会理事长、全国推拿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长宁区中医推拿协会理事长。
在四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金教授始终坚守在推拿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独立编著或主编出版专著40种,撰稿和技术指导拍摄公开发行的推拿影视片8种[1],其中4种著作在香港发行[2],1种电视片在日本发行,另外有3种著作由金教授本人审定发行。在发行的著作中,有多种多次印行,如《小儿推拿》[3]就发行7次,印数达148 500册之多。耗时十年编著的《中国推拿》[4]被收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CHI.1993.A.98)。该书首次全面总结中医推拿发展史、历代膏摩方以及历代文献,被周谷城先生誉为“中国推拿荟萃”。
金教授以传统小儿推拿为主,融入上海一指禅推拿、㨰法推拿、内功推拿三大流派,依据上海小儿推拿发展的历史和特点,提出“海派儿科推拿”流派的观点[5],他认为上海的小儿推拿融合了其他流派的特长,又具有本土特色,海派本无派,海纳百川。笔者有幸跟随金教授多年,受益匪浅,现将金义成教授儿科推拿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1、主要学术思想
1.1)将上海推拿三大流派的手法融入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八法是传统的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即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其他手法还有捣法、抖法、捏法、刮法等。金义成教授将上海推拿三大流派的主要手法,如一指禅推法、㨰法、擦法等手法,融入传统小儿推拿手法,总结出小儿推拿十大手法[1],包括按、摩、捏、揉、推、拿、搓、摇、㨰、擦,并加以变化应用。
这些手法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小儿推拿手法柔和、渗透的作用,体现出“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的手法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同时还扩展了手法的应用范围,为扩大小儿推拿适应症打下了基础。
小儿推拿手法的推法是比较有特色的手法,包括旋推法、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运推法等。旋推法是以拇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摩的手法,推时仅靠拇指小幅度运动,操作时频率较快,每分钟达150~200次。主要用于手部的面状穴位。如旋推脾经(图1)、旋推肾经等。旋推一般作为补法。直推法则是以用拇指桡侧缘或螺纹面,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单方向直线推动的手法,用拇指直推操作时主要靠拇指的内收和外展活动进行,操作频率更快,每分钟达250~300次。常用于线状或面状穴位的操作,如开天门、清大肠、清肺经、推三关等。具有通散之功。
这两种手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最频繁,时间较长就会引起拇指关节的酸痛,甚至引起关节损伤。金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的经验,将一指禅、㨰法的操作中摆动的形态,以及松腕要点融入到小儿推拿的手法中,以腕关节的屈伸动作带动拇指的运动,使拇指关节的屈伸运动幅度变得很小,这样就可以避免关节损伤。通过金义成教授的手法改良,不但手法应用起来更轻松,还使手法更柔和,渗透性更强。
图1、补脾经
一指禅推法、㨰法等手法的融入丰富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内容,也扩大了小儿推拿的疾病谱,如金教授将青少年脊柱侧弯、脑性瘫痪、情感交叉症、癫痫等疑难杂症也拓展为小儿推拿适应症,扩大了小儿推拿的适应症范围。
1.2)首次提出“穴部”的观点[1]
通常推拿以刺激穴位、经络、经筋为主。金教授认为刺激穴位,如推某穴、拿某穴或某经,其实际是刺激以穴位为中心的部位。例如以刺激点较小的一指禅推法和指按法为例,指端接触的穴位相对针尖而言要大得多,加之小儿推拿的某些特定穴,除点状穴外还有线状穴、面状穴,甚至某一部位就是一个特定穴,如整个腹部就是一个特定穴“腹”(图2),因此,将推拿刺激区以“穴部”相称更为恰当。
此外,金义成教授并不是完全局限于古人既成的小儿特定穴,在其长期临床治疗中,他不但有力地融会了其他流派的手法,还能根据小儿的实际病种,更新一些实用的“穴部”,如桥弓穴,即是引用于内功推拿推桥弓法。
图2、腹
1.3)注重“通法”[1]
小儿推拿治则与内科治法基本相同,要求在治疗时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分清标本虚实。治疗时或标本兼治,或扶正祛邪,或攻补兼施,既有同病异治,也有异病同治。
《医学心悟》中提出的汗、吐、下、消、和、清、温、补八法,是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金教授认为在推拿临床中除八法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治法,即通法。
通法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是推拿中常用的一种治法。推拿能舒经通络、行气活血,有“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功用,推拿中常以痛点为治疗所在,所以金教授提出“痛则通,不痛则不通”的观点。这和“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并不矛盾,前者指治疗机理,后者指病变机理。
临床上,金义成教授运用宣通肺气、理肠通腑、通窍开闭、通经熄风等手法治疗小儿咳喘痰闭、腹胀腹痛、积食便秘、急慢惊风等疾病,疗效显著。
1.4)强调“扶正固本”[1]
临床上,金义成教授主张辨证施治,整体治疗。他依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稚阴稚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要时时顾护正气,即用“固本”的方法。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在治疗小儿疾病时,除了脾胃病证和肾病病证需用补脾、益肾外,对其他的相关病证,如哮喘、脑瘫等疾病也都使用补脾、益肾手法。
当前临床,特别是在大城市,多以慢性病居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所以治本是主要治则,本身脾虚、肾虚的患儿,更需固本。生活环境的变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小儿保健被日益重视。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固本手法平衡阴阳,有助于小儿的健康成长。
总之,金义成教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前贤的推拿经验,并加以发挥,其学术观点非常切合推拿临床实践。
2、验案举隅
一般情况:患儿,女,1岁1个月,2012年7月6日首诊。
主诉及现病史:患儿腹泻3天,一日4~5次,大便稀薄,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舌红,苔厚腻,脉滑。
分析:此患儿大便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少量黏液,属小儿泄泻之伤食泻。
治则: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处方:清胃经100次,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运土入水30次,顺时针揉中脘100次,顺时针揉脐、揉天枢(图3)100次,逆时针摩腹(图4)3分钟,揉龟尾(图5)60次,推上七节骨60次,揉百会30次。每日治疗1次。
图3、揉脐、天枢
图4、逆时针摩腹
图5、揉龟尾
治疗经过:2012年7月9日二诊,家长诉经3次推拿治疗后,患儿腹泻症状明显改善,一日2-3次,便成糊状,偶有奶瓣夹杂,舌红,苔偏腻,脉细,予原方续治。2012年7月15日三诊,家长诉患儿腹泻症状已除,大便成形,质软,胃纳及苔腻情况较前明显改善。予原方去清胃经、补大肠、清小肠,加补肾经300次,捏脊(图6)5次,巩固治疗。续予3次治疗后症愈。
图6、捏脊
按语:
本案例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当属小儿伤食泻。治则治法上,初期清补并用,后期则补脾固肾,整个疗程很好体现了金教授“通”、“固”思想的精髓。“通”,即针对患儿初期虽表现腹泻之症,但泻下物臭如败卵,夹腐食,是内积糟粕的表现,不可盲目止泻,而当宣通腑气,清涤肠道,使糟粕排出,防邪内留,方能取效。“固”则基于小儿“脏腑娇嫩”之生理特点,考虑患儿脾气本不充实,遇泄更虚,因此治疗初期亦结合固本补脾之法,健提脾气,以防泻下过度,气耗津伤;疾病后期,患儿糟粕已除,肠腑已通,而体虚未复,故在补脾基础上合益肾之力,以加强“扶正固本”之意。
操作上,金义成教授取清胃经,清小肠,顺时针揉中脘,顺时针揉脐、揉天枢等清肠除邪;取补脾经,补大肠,逆时针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揉百会等补虚升提。后期加补肾经、捏脊以巩固扶正固本之效,从而使该患儿获愈。摩腹、揉龟尾、捏脊等是金教授多年临床经验中治疗小儿泄泻行之佳效的“穴部”,摩腹能调节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而健脾和胃止泻,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补其脾胃,消其积滞,以达止泻目的;揉龟尾可兴奋支配肛门括约肌的神经 ,调整肛门括约肌功能,而止泻清热;捏脊,根据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能使大脑皮层植物神经活动得以改善,使消化液、消化酶分泌增加,血清蛋白存留率增高,活跃造血功能,并能调节机体酶活力,改善小肠吸收功能。因此,无论针对何种证型的小儿泄泻,皆可灵活运用这些“穴部”。
3、结语
中国小儿推拿历史悠远。金义成教授怀仁慈博爱,潜心研究小儿推拿数十载,其虽勤求古训,亦善海纳百川。其顺应小儿生理特质,治法上注重“通调之法”,强调“扶正固本”;手法上巧融上海一指禅推拿、㨰法推拿及内功推拿等三大流派于传统小儿推拿手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大大拓展了小儿推拿的适应症范围,为小儿推拿这一古老而绿色的疗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可谓中国推拿界、乃至整个中医界的一块瑰宝,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有待进一步深入总结研究。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中医紧缺专科、特色诊疗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之唯爱天使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No. ZK0901TN007);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丁氏推拿项目(No. ZYSNXD-CC-HPGC-JD-011)。
参考文献
[1] 金义成. 《海派儿科推拿》.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金义成. 《小儿推拿保健术》.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3] 金义成. 《小儿推拿》.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1.
[4] 金义成,彭坚. 《中国推拿》.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5] 金义成. 《小儿推拿的形成》. 全国中医小儿推拿学术沙龙会议论文汇编, 2009.
◇ 相关文章 ◇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 中新网上海 中新上海网 《新闻晨报》 《解放日报》 小儿推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