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推拿网(小儿按摩网)
  • 育儿教育与服务,小儿推拿领导品牌
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小儿推拿--小儿保健推拿 >> 小儿“治未病”更易见成效

小儿“治未病”更易见成效


《广州日报》     2011年9月20日

小儿推拿网LOGO

 

文章出处: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1-09/20/content_1480030.htm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华

●中医认为,小儿阴阳生理平衡处于动态变化中,可塑性强,“治未病”比成人更易起效

●家长应适当学点小儿治未病的知识,平时在饮食起居方面多给孩子适当养护

●日常可选用捏脊、按揉足三里、揉板门等部位适当帮孩子推拿保健

咳嗽、发烧、拉肚子、胃口不好……医院儿科这类小病号常年络绎不绝。专家指出,其实大多数患儿都可以通过日常适当的饮食起居调理来解决问题。不过,由于父母缺乏相关常识,经常累得手忙脚乱,而孩子却仍然小病不断。专家提醒,小儿因生理、心理均处于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易出现“肺、脾常不足”、“肾常虚”,而且“心、肝常有余”的特点。而另一方面,小儿又具有“脏气清灵,易于康复”的特点,可塑性强,“治未病”比成人更易起效。建议家长适当了解孩子的体质特点,并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给予适当的引导。若能自小坚持恰当的体质调理,不仅可使小儿身体壮实,而且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为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宝宝小病不断 父母手忙脚乱

不到3岁的小钰自从去年上幼儿园后,不时咳嗽、发烧,或是拉肚子、胃口不好。“其实宝宝也没什么大病,就是小病不断。我们几乎每个月都要往医院跑,有时甚至一个月跑两三趟。”为此,小钰的爸爸妈妈被折腾得筋疲力尽。

“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许华教授告诉记者,开学至今半月余,每天像小钰这类小病号络绎不绝,其实大多数都是小病,完全可以通过日常适当的饮食起居调理来解决问题。但由于父母缺乏相关常识,经常累得手忙脚乱,而孩子却仍然小病不断。

小儿脏腑娇嫩 养护不当易失衡

“中医认为,小儿阴阳生理平衡处于动态变化中,有‘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的特点。”许华指出,小儿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完善,与成人有许多不同。古代儿科医家历来重视小儿的体质调护,并总结出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而“心常有余”、“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

“宝宝一咳嗽、发烧,家长都会担心是不是体质太差啊?经常会打听怎么给孩子进补。”许华解释称,人的体质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影响,确实有一定的个体特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均衡质、偏颇质。日常小病不断的孩子多为偏颇质。而根据小儿具有上述“三不足、两有余”的生理特点,偏颇质又分为肺脾质、脾肾质、心肝质、痰湿质等,临床上,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及时对孩子进行健康干预,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儿虽‘脏腑娇嫩’,但同时又具有‘脏气清灵,易于康复’的特点,可塑性强,其实‘治未病’比成人更易起效。”许华称,可惜很多家长都缺乏相关知识,往往要等孩子出现明显症状了,才急急忙忙地往医院跑。

支招:饮食起居注重“治未病”

许华介绍,其实多数孩子最常患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两类疾病,前者多因风寒外邪入侵口鼻、皮肤所致,后者多因喂养不当、饮食不洁不节所致。平时只要注意好以下几方面,孩子的小病多可防患于未然:

饮食:食谱应广泛,清淡兼营养

有些家长对孩子很放纵,想吃什么就给什么,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都无所谓。孩子吃时痛快,家长看着也开心,可过不了多久,肚子胀痛、咳嗽,甚至食滞引起内热发烧等,反反复复。

对此,许华建议说,孩子的食谱虽应广泛,但要清淡有营养,忌食过冷、过热、过辛、过燥、过苦、过酸、过腻之品,只要选择营养好、易消化、具有一定色香味的食物,并培养定时进餐的习惯,宝宝就会少生病。

起居:保暖讲究背暖、头凉、心胸凉

许华介绍,我国古代医家万全就曾针对儿童的体质特点,提出了不少恰当的建议。如,他认为“小儿始生,肌肤未全,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反对当时民间流传的认为小儿不满百日不可抱出屋外的观点和小儿常衣着过暖的不良养护习惯。另外,由于小儿“心常有余”易于上蒸,所以在衣着方面,要求“要头凉、心胸凉”,不可过于温暖,而肺脏娇嫩,气虚不足,寒邪易从肺俞而入,所以万全又强调“常令背暖,不可使露”,以防外邪的侵袭。

小贴士:日常“治未病”保健要点

1、食调:顾护脾胃均是重要环节

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无论是肺脾质还是脾肾质,顾护脾胃均是“治未病”的重要环节。建议平时饮食需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可以山药(淮山)、五指毛桃、白扁豆、茯苓、猴头菇、陈皮等煲汤,五谷类小米也是很好的养胃食品。

而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质偏阳虚的孩子,许华建议,可使用益气健脾药物进行食疗,如黄芪、太子参等,平时避免过多进食寒凉食物,如绿豆、冷饮等。

2、小儿推拿:常捏脊按揉足三里

小儿推拿疗法对孩子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外治疗法,日常可选用捏脊、按揉足三里、揉板门等部位适当帮孩子做保健:

①捏脊

部位:大椎(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至长强(尾骨端与肛门之间)成一直线,左右旁开1厘米。

操作: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将捏起的皮肤放松,恢复原状。反复5次,第3次开始,每捏3把,提拿1把。完成后按揉背部半分钟。

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恢复脏腑功能。特别适用于肺脾质、气虚质、阳虚质的孩子。

②揉板门

部位:大鱼际,即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

操作:以揉法为主,均匀协调揉手掌大鱼际。1岁以下者1分钟(约100次);1岁以上者2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特别适合防治食积、腹胀、厌食等。

③按揉足三里

部位:膝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双侧足三里穴1分钟(约100次)。

作用:健运脾胃,强身壮体,可用于各种体质。

专家简介:许华 医学博士、儿科主任、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出处:http://online.gztcm.com.cn/online/InfoPage/DoctorIntro.aspx?id=4cc122d2-30f0-48bd-a952-36438b9fbb0a

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临床医疗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长期承担本科生及七年制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工作,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血证、脾胃疾病、儿童保健与治未病,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血液病及消化系统疾病,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营养性贫血、白血病、再障、各种原因的粒细胞减少等治疗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吸引了众多区域外患者前来就诊。

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疳积、癫痫、生长发育迟缓、久咳、腹泻、便秘、遗尿等疾病效果显著。与外院合作开展婴儿胆道闭锁术后中医治疗、小儿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干细胞移植术后中医药治疗等研究,近年来开展了中医儿童保健与治未病的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

收藏此页
◇ 相关文章 ◇
《半岛都市报》
东阳新闻网
《中国中医药报》
关于我们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合作联系